“时光在一件件‘闲事’、小事’中逝去,尽管时间让我的鬓发霜白,但是我也要以时间为火,煮出自己独有的一份情愫。” 15年来,庆元法院的刘法官就是如此,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初心,从不曾改变。 谈到刘法官,他是真的一点都“闲不住”,要管的事实在太多,案件审理、法律宣传、党建工作以及其他“琐事”。 他,就是庆元法院审委会委员、民事审判庭庭长(繁案组组长)、第二支部书记――刘北平。 大家好,我是刘老师 1995年7月大学毕业后,刘北平在竹口中学从事教育工作,当了九年的老师。在担任庆元法院法官后,他仍然在“老师”的路上乐此不疲。学校、乡镇(街道)、机关单位都有刘法官讲课的身影。 “闲不住”,只因热爱 “压力大,也很辛苦,很多时候是顾得了工作顾不了家庭,但谁叫我热爱这份工作呢!看着一个个案件在自己手里成功调解,看到当事人和和气气地坐在一起握手言和,带给我的是充实和满足,可以说工作是累并快乐着。”刘法官如此描述他的工作。 90岁老母亲为赡养费起诉4个儿子 李奶奶90岁,有五个子女,最大的也近70岁了。李奶奶起诉至法院,要求4个儿子每人每年支付赡养费2000元。这个案件分派到了刘法官的手里。 一槌千钧,法在人心。即使通过判决结案,帮老母亲成功要到赡养费,但母子对簿公堂后,亲情中的“裂痕”又该如何修复?会不会影响后期的执行? 刘法官思来想去,觉得只有让子女们从内心感受到赡养老人是自己应尽的义务,这个案子才算圆满。 “群众没有‘小事’,‘小事’在每个家庭里都是大事,只有把老百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,才能用心解决纠纷”。 刘法官与被告逐一进行了交流后,对这个家庭内部矛盾的症结有了初步的了解。通过刘法官的释法明理,几个子女从吵得不可开交到心平气和坐在了一起。期间,刘法官在每个子女的家里从“吃不少闭门羹”到“喝了茶”,最终,子女们达成赡养李奶奶方案,李奶奶撤回起诉。 事后,李奶奶的大儿子对刘法官说,“刘庭长,我们自己都是老人家了,还好没把案子放到法庭上解决,不然我们兄弟姐妹与老母亲之间真不知道要弄到什么样子?惭愧啊!” 案件很小,小到刘法官已经记不清自己处理过多少件这类案件。 帮助112名民工追讨工资 拿着刚领到的7000多元工资,吴大爷心情很激动,“这工资让我们足足等了一年,就像是失而复得一样”。 因公司经营不善,吴大爷和111名同事已经有一年没拿到工资了,老板吴某还玩起了“躲猫猫”。不久,工厂里的机器又被人搬走,这下更是让等着老板回来发工资的员工们不知所措,于是向庆元法院提起诉讼。 “民工朋友不容易,这都一年了,该多着急上火呀,听说有的都好几宿没睡了。”刘法官不断用电话和短信联系吴某,通过各种途径,让亲朋好友联系吴某,动之以情晓之以理。另一边,案件一有进展就第一时间告知员工们。 终于,吴某主动来到法院,与员工们达成了调解协议。 “大事小事”,都是事儿 除了办案“闲不住”,其他看似非分内的事刘法官也“闲不住” 多年来邮寄送达文书签收不规范、回单不及时等问题十分突出,极大地影响了办案进程。为此,刘法官主动上门与邮政速递公司沟通,反映投递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,并就如何改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。 目前,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推动下,邮政速递公司已派专人派驻法院负责揽件、送返单等事宜。 “闲不住”的运动达人 生活中的刘法官,也是一个“闲不住”的运动达人, 马拉松、乒乓球、田径等赛场上都有他的身姿。
一件件“小事”、“闲事”,沉淀成一份份荣誉 刘法官曾荣获2016年度丽水市法院系统个人三等功、优秀干警,县级优秀共产党员;2017年度个人二等功;第五届庆元县敬业奉献道德模范。 |